临沧韵滓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招高級人才,上覽優獵頭! | 服務熱線:0755-86153389
覽優獵頭
個人服務
企業服務

新能源:向“左”還是向“右”?

新能源:向“左”還是向“右”?

覽優電力獵頭摘自東方今報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成績,對調整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水電裝機穩居世界第一,2012年底達到2.5億千瓦,年發電量約8300億千瓦時,占全年總發電量的17%;風電并網裝機容量2012年底超過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光伏制造產業也毫不示弱,年產量超過2000萬千瓦,占全球產量的60%以上,太陽能發電的國內應用2012年新增約400萬千瓦,到今年底總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比2011年增長130%;作為新興的能源,非常規天然氣近年來也備受關注。我國陸域(不含青藏地區)頁巖氣地質潛力為134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25萬億立方米。

  

  據測算,2012年全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9500億千瓦時,約占總發電量的20%;全年可再生能源商品能源消費量約3.1億噸標煤,約占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的8.5%,比2011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

  

  我國同時還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達到11.4%的目標。據2012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9億千瓦。

  

  但受資源特點、技術水平和當前管理體制的制約,隨著可再生能源規模的擴大,可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部分地區風電大量棄風,全年因棄風損失電量約200億千瓦時;由于光伏產業的盲目擴張,在歐美“雙反”和國際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后,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很多光伏制造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生物質能利用的技術及產業化、資源保障還比較薄弱。

  

  如何破解新能源發展機制的制約、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建立能源生產和利用的新體系,成了發展新能源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今年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圍繞如何科學發展新能源建言獻策,以此來共同推動新能源的健康穩步發展。

  

  核電

  

  穩步有序推進

  

  20113月因日本大地震導致的福島事件給原本火熱推進的核電建設蒙上了一層陰霾,隨后,我國一度暫停審批新建核電項目。但是在能源危機、環境污染逐步迫近的背景下,核電的發展箭在弦上。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董事長賀禹介紹,即使按照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3億千瓦,風電發展達到2億千瓦,太陽能發展至5000萬千瓦的發展態勢,中國仍有8000萬至1億千瓦的電力缺口。“這個缺口用核電來補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此外,發展核電并不僅僅可用于發電,還可以在供熱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據全國政協委員、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天林介紹,中核集團研發的小型多功能模塊化實驗堆正在進行技術論證,該反應堆建成后將具有熱電聯產、汽電聯產和海水淡化等功能,為能源結構和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一份力量。

  

  根據國家頒布的《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核電本著穩妥恢復正常建設的原則,要求把握建設節奏,穩步有序推進。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的《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稱,今年預計新增核電裝機容量324萬千瓦。這意味著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在2013年將有約20%的增長。

  

  面對福島危機留在人們心中的陰影,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表示,中國的核電企業經過兩年多的工作,已反思和檢查了包括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電站運行管理以及整個研制鏈條所存在的問題,安全等級大為提升,全系統有了更好的防御措施、更高的安全標準和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壽君也指出,由于后發優勢,中國核電站目前均采用第四代新技術,相關設計和建造標準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日本福島核電站建于20世紀60年代,采用第一代核技術,相關機組已經到了快退役的年限。”他認為,不應該因為第一代技術的落后出現了問題而否定第四代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現在需要的是逐步進行更新換代。

  

  據悉,該集團與清華大學共同出資組建的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啟動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設計,該反應堆安全性能更好,且經濟效益可觀,初步估計上網電價為0.48元、建造工期可以控制在48個月以內。

  

  太陽能

  

  破釜沉舟順勢而為

  

  對于2012年的多晶硅光伏產業而言,用“總體慘淡”形容并不為過。

  

  據全國政協委員、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元介紹,因為遭遇歐美國家聯手對我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國內光伏企業隨即遭受重創。不僅組件生產企業嚴重虧損甚至大面積停產,上游的多晶硅企業也被波及,全行業超過90%的多晶硅企業停產,而勉強維持生產的少數幾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產量同比下降達20%,進口依存度再次突破50%。

  

  “可以說,多年來在西方技術壟斷與全面封鎖之下艱難發展起來的國內多晶硅產業,面臨著重回起點、重走老路的艱難局面,形勢異常嚴峻。”劉漢元表示。

  

  但是,在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即使產業暫時面臨困難,利用太陽能作為解決能源安全的必然途徑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都無爭議。

  

  在此背景下,國家日益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從2011年發改委出臺“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到2012年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準入標準發布,再到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五項措施,都可以說明政府對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對此,劉漢元認為,我國光伏產業理應破釜沉舟順勢而為,借助國家光伏新政的東風,大力發展和快速啟動國內終端市場,以光伏電站的加快建設,帶動我國整個光伏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堅決打破光伏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也認為,“中國光伏的春天才剛剛降臨。”“雙反”從某種角度上促使太陽能應用市場從國際轉入國內,我國啟動太陽能大規模應用市場正當其時;同時,經歷過前一段時間市場的洗禮,無論是薄膜太陽能還是晶硅太陽能技術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轉化率得到大幅提高并大量應用,這導致整個太陽能市場成本大量下降,意味著老百姓可以用到更便宜的太陽能電力,并最終實現平價上網。

  

  在技術路線上,李河君認為由于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低耗能、無污染、原材料充足、廉價、弱光響應性好等多種優點,可廣泛應用到地面電站、光伏建筑一體化、汽車、軍用單兵電源、軍用無人飛機動力系統等多個領域,因此未來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陽能發展總趨勢。在今年的兩會上,他呼吁國家在科技、金融方面加大對薄膜太陽能企業的支持力度,并對先進薄膜及類薄膜太陽能關鍵原材料和核心裝備產業化予以貸款和稅收的財政扶持,推動薄膜光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頁巖氣

  

  技術、環境瓶頸待突破

  

  頁巖氣的發展在近年來帶給世界能源版圖巨大變化。數據顯示,由于美國頁巖氣、油產量劇增,其綜合能源自給率到2011年已達78%,對石油的進口依賴降至45%

  

  作為從頁巖層中開采出來的天然氣,與常規天然氣相比,它具有資源潛力大、開采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相比其他常規能源,頁巖氣總體上是清潔能源,對緩解我國燃煤型大氣污染、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我國出臺了《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到2015年頁巖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力爭在2020年產量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根據國外經驗,要實現2020年的產能,至少需要2萬口頁巖氣井,所需投資為4000億元-6000億元。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已經進入實質性勘探階段,現已完鉆近30口頁巖氣探井,18口井壓裂獲得工業氣流。201212月,國土資源部完成了20個區塊的第二輪招投標,并計劃在2013年開展第三輪招投標工作。

  

  雖然面臨著光明的發展前景,但與美國相比,我國頁巖氣層埋深較大,基本在3000米以上,氣藏結構相對復雜。目前頁巖氣的開發還面臨很多瓶頸和困難。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曹湘洪介紹,頁巖氣的開發需要在勘探技術、鉆井、壓力技術以及裝備的制造和微地震監測技術上獲得多項突破,雖然國家和企業都希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效果,但仍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同時,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指出,我國頁巖氣盡管儲量豐富,但賦存條件普遍較差,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且開發起步晚,環境影響的成因與機理不清,環保技術滯后。

  

  為避免重蹈稀土開發帶來嚴重環境破壞的覆轍,使頁巖氣資源得以可持續開發,他建議國家應在統籌考慮國土、能源、環保、生態、安全、地質和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盡快研究制定并出臺頁巖氣產業政策,加快制定相應技術標準和規范,引導頁巖氣資源科學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同時,將已開發的頁巖氣項目(區塊)先行作為環保監管示范區,建立相應的污染控制、環境監測、環境督察、環境應急標準與技術規范以及管理制度,為大規模開發頁巖氣積累經驗、儲備技術。此外,應深入研究和評估國外經驗與教訓,充分考慮海相、陸相等頁巖儲層差異,堅決防止國外企業將我國作為不確定技術的試驗平臺。

  

  風電

  

  加強頂層設計和行業管理

  

  我國風電經歷了連續多年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風電并網總量達到6083萬千瓦,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超越核電成為第三大主力電源,對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朱永芃看來,在已實現商業化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中,風力發電是國際公認的技術最成熟、開發成本最低、最具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是當前我國風電發展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阻礙了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是棄風限電日益嚴重,送出和消納亟待解決。其次,風機制造商缺乏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與研發能力,設備同質化嚴重;部分已投運風機質量不夠穩定、發電量水平不高;再加上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打“價格戰”,產品和服務質量都有所下降。

  

  同時風電開發還存在地方保護的現象。許多地區盲目引進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要求風電開發企業優先使用本地生產的風電機組,或者直接與設備制造廠家捆綁引入,一定程度上導致風電制造業低水平重復建設,擾亂了風電正常的建設秩序。

  

  針對這些問題,朱永芃建議,國家應完善和加強鼓勵風電發展的配套政策。

  

  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和行業管理,優化風電開發布局,完善電價等相關配套政策,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集中連片開發,優先開發風資源好、建設條件好、造價較低的項目;穩步推進海上風電發展,通過先行示范引路,逐步培育國產海上風機走向成熟;隨著風電裝備技術進步和造價降低,也可進一步鼓勵不受電網消納條件制約的分散式風電發展。

  

  在風電消納問題上,朱永芃建議應加強電網規劃,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風電場接入電網標準工作,推廣促進風電并網發電的有效措施和技術標準,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另外,考慮系統經濟性和綜合能耗,建立火電、熱電機組為風電調峰的運行機制。

  

  在風電設備發展上,他建議由全國風力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牽頭,選擇國內優秀的、具有較強技術研發實力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共同制定更為嚴格的風力發電設備性能、質量標準。建議通過行業協會等機構及時披露風電設備的運行數據、檢測報告等,嚴格監督質量標準執行。強化招投標過程中的質量導向,促使風電設備廠家將主要精力放到整機設計、載荷計算、控制策略、并網性能等核心技術上來。

  

  電網

  

  仍需更智能

  

  “盡管發展新能源已經時不我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從此放棄傳統的化石能源,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將并行使用,如何使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和諧共生"也就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能源大量接入電網后,使電網的運行和控制特性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需要從理論和技術上來研究。所以我們不能以看待化石能源的思維模式和理念來對待新能源,必須轉變觀念,通過不斷技術創新,來處理好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融合問題。最大限度的容納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才能真正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劉吉臻告訴記者。

  

  劉吉臻特別提到了分布式能源。據介紹,分布式能源是一種建在用戶端的能源供應方式,可獨立運行,也可并網運行,是以資源、環境效益最大化確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統,將用戶多種能源需求,以及資源配置狀況進行系統整合優化,采用需求應對式設計和模塊化配置,是相對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

  

  劉吉臻對此還做了解釋,“比如常見的路燈,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就接收太陽能,在有風的時候就儲存風能,并且這些能源可以時時轉換為電能供晚上照明。如果我國的所有路燈都是這種模式,那將會節約多少能源!我們就是要以這種方式把能源和電力從神壇上請下來。”

  

  除了分布式能源,劉吉臻表示,規;履茉吹拈_發利用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劉吉臻認為,未來大規模新能源電力安全高效利用的方向可以從電源響應、電網響應、負荷響應進行整體解決。電源響應方面可以通過先進新能源發電技術、多元互補與大型火電深度調峰技術入手;電網響應則應著力開發新型電網結構及先進輸電方式、電網先進控制與安全防御系統;負荷響應方面則以就地消納與大容量儲能技術、可平移負荷與新型用電方式為技術重點。

  

  華北電力大學的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是開展這方面研究的。劉吉臻說,“未來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等在內的新能源將大力開發利用,而傳統能源會像機動部隊一樣,當新能源不夠的時候,能夠及時地"頂上去",這就要求我們促進電力系統的結構形態、運行特性與控制方式產生根本性變革,建立起一個多元互補、源網協同、安全高效的電力系統,形成新一代新能源電力系統。”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4557號